Blog
癌症指數異常等於癌症?臨床醫師帶你看癌症指數的檢查意義與準確性

癌症指數(或稱腫瘤指數)如CEA、AFP,是癌症篩檢的重要工具,但它們並非萬能。我遇過許多案例:病患的指數正常,卻在影像檢查中發現腫瘤。這不是指數騙人,而是單看癌症指數異常有先天的侷限。我想透過這篇筆記,幫大家看懂癌症指數異常的臨床意義,並分享一種新興指標FDP(纖維蛋白裂解產物)如何補強篩檢的盲點。
癌症指數異常不是萬能指標,單一數據無法做出全面診斷
每次被問到「癌症指數怎麼看?」或「癌症指數準嗎?」我都提醒患者:腫瘤指數像路標,有用但不完美。以常見的腫瘤指數為例:
CEA(癌胚抗原):常用於大腸癌、胰臟癌,但早期檢出率僅約43%。吸菸、腸炎或良性腫瘤也可能使CEA升高。
AFP(甲胎蛋白):主要針對肝癌,但肝炎或肝硬化也可能干擾。
CA-125:用於卵巢癌,但子宮內膜異位或月經週期也可能導致異常。
這些指數擅長追蹤已確診癌症的治療效果,但在早期篩檢時常有盲點。¹ 我曾診治一位50多歲男性,做癌症篩檢時CEA正常,卻因腹脹接受電腦斷層掃描,意外發現是胰臟腫瘤。這類案例提醒我們:指數正常不代表無癌,指數異常也不等於癌症。因此,癌症指數需結合病史、症狀與影像學檢查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風險。

DR-70補足癌症指數異常盲點:從血液凝血異常找出早期警訊
近年,DR-70這項檢測因其針對血液凝血異常的敏感特性,成為早期癌症篩檢的新利器。它是以檢測FDP(纖維蛋白裂解產物)為核心,這是一種在血液凝固後,纖維蛋白分解所產生的副產物。過去FDP主要用於診斷播散性血管內凝血(DIC),如敗血症或大手術後的凝血異常。
然而研究發現,許多惡性腫瘤(如肺癌、胃癌、大腸癌)會釋放促凝物質,擾亂血液平衡,導致微血栓或纖溶活性增強,進而使FDP濃度上升。DR-70能夠敏銳捕捉這些變化,就像偵測腫瘤在血液中留下的「指紋」,有時甚至在症狀出現或傳統腫瘤指數異常前,就已顯現風險訊號。² 其優勢在於,它不直接測量癌細胞本身的蛋白質,而是偵測癌症引發的系統性生理變化,因此能在傳統指數沉默時,搶先一步發出警示。

DR-70的臨床數據與優勢
研究顯示,DR-70在多種癌症(如肺癌、胃癌、乳癌)的早期檢出率可達80-85%,遠高於CEA的50-60%。我曾診治一位60歲女性,無明顯症狀,但因家族肺癌史進行篩檢,DR-70顯示偏高(1.3 μg/mL),而CEA與CA-125正常。基於有家族病史,我建議她接受低劑量胸部CT,結果發現是早期肺腺癌。這個案例顯示,DR-70能為高風險族群提供更早的篩檢窗口。
此外,DR-70檢查簡單,只需抽血5cc,約一週的時間即可出報告,對於不適合侵入性檢查(如內視鏡)的患者就像一道「初篩防線」,若結果異常,可進一步搭配腫瘤指數或影像學檢查,提高診斷精準度。

DR-70與其他癌症指數協同應用可提升診斷精準度
事實上,沒有一種單獨的檢查能被稱為「最準」。癌症篩檢如同拼圖,單靠任一指標都難以完整呈現全貌。纖維蛋白裂解產物(FDP)與傳統癌症指數(如CEA、AFP)並非競爭關係,而是互補的夥伴,通過協同應用能顯著提升診斷的精準度。以下是它們在臨床中的協同應用:
‧早期篩檢:DR-70對凝血異常的敏感性,使其能在腫瘤早期或傳統指數尚未異常時,提示風險。
‧併發症監測:DR-70能檢測癌症相關的血栓栓塞或DIC,幫助醫師及早介入。
‧綜合評估:醫師可根據DR-70的結果,搭配CEA、AFP、CA-125等指數,並結合D-dimer與影像學(CT/MRI),進行層層確認。例如:若DR-70偏高,懷疑是大腸癌,則建議進行大腸鏡;若懷疑乳癌,則進一步檢查CA-153或乳房攝影。這種「層層遞進」的檢查策略,能有效降低誤診風險。

誰適合做DR-70?報告怎麼看?
DR-70與傳統指數的搭配,能為癌症篩檢提供更全面、更精確的視角。目前許多健檢中心與癌症篩檢專案都有提供DR-70自費項目,只需抽血5cc,約一週的時間就能拿到報告。我特別推薦以下族群考慮:
‧無症狀但想早期篩檢:特別是有家族史或高風險因子(如吸菸、肥胖)。
‧不適合侵入性檢查:如年長者或無法耐受內視鏡者。
‧指數正常但疑慮未解:若其他檢查無異常,但仍擔心風險。
拿到DR-70檢測結果時,先別急著自己下結論。正常值通常<0.9 μg/mL,若≧0.9 μg/mL,代表風險升高,但不等於確診癌症,因為DR-70也容易受非癌症因素影響,例如:
‧近期手術或外傷。
‧感染或發炎:如肺炎、腸炎。
‧藥物影響:如抗凝血劑。
醫師通常在解讀DR-70時,會綜合患者病史與其他檢查,搭配D-dimer(另一凝血指標)、腫瘤指數與影像學(如CT、MRI),確保診斷精準。即便結果正常,也不代表完全無風險,建議每年追蹤,特別是高風險族群。
結論:癌症指數的價值,在於早期發現與科學決策的整合應用
癌症指數從不是單一答案,而是線索的一部分。DR-70的出現,讓我們能從凝血異常的視角,看到傳統指數沒捕捉到的風險。對患者來說,這意味著更早的發現機會;對我來說,這是診斷中多了一把銳利的工具。
癌症指數是否準確,沒有哪個指數能百分之百斷定,但DR-70的靈敏度與廣泛性,讓它成為值得關注的新星。無論是擔心家族病史,或單純想為健康把關,我都建議與醫師討論,是否將DR-70納入篩檢計畫。健康不是運氣,而是科學與選擇的結合。
參考文獻
Duffy MJ. Tumor markers in clinical practice. Med Princ Pract. 2013;22:4-11. PMID: 22584873.
- Falanga A. Thrombosis and malignancy. Thromb Res. 2010;125:S157-63. PMID: 20176194.
延伸閱讀